南京邮电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创新“团队育人”机制——
本科生与大师一起抱团搞科研
本报讯(通讯员 张前 记者 缪志聪)“今年,学生考研录取率超过30%,本科生就业率保持在99.5%以上,约70%的学生在有机光电子与信息显示等相关行业就业。”近日,南京邮电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李兴鳌说,学院基于团队育人理念的“三三育人”体系初见成效。
据介绍,“三三育人”体系包括学院层面的“三全育人”,即全员育人、全方位育人、全过程育人;教师层面的“三早育人”,即本科生早进团队、早进课题、早进实验室;学生层面的“三层次互动育人”,即本科生、硕士生、博士生互动。通过几年实践,目前形成由“学院大团队—教师小团队—学生科技小组”组成的团队育人链,人才培养质量逐年提高,学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。
“这个体系的核心是教师100%参与教育教学,学生尽早与大师抱团搞科研。”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汪联辉告诉记者,学院师资团队由中国有机光电子学科的奠基人与开拓者、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维领衔,100%有博士学位,75%有海外经历,“所有教师都参与教育教学,院士上开学第一课,高水平教师开设前沿讲坛,外聘专家面向全院开讲座”。
为了推动教师手拉手把学生带进科研的大门,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全面推行本科生专业导师制。学院从2008年开始招收本科生,2010年起要求每位教师至少指导3名本科生,并将担任本科生导师作为教师职称晋升、岗位聘任、先进评选等方面的硬性条件。所有本科生大一时就确定导师,并进入导师团队;大二时开展大学生创新项目;大三在完成项目的基础上,为大四的毕业课题研究打下扎实基础。
这些做法保证了本科生早进团队、早进课题、早进实验室,也得以早出成果。近3年来,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育人成果非常显著:学生两次获得“挑战杯”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;以学生为第一或主要发明人的授权或公开中国发明专利11项;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立项100余项,其中国家级12项、省级29项。